当历史的书页翻回70年前
一张粮票如何串联起千家万户的烟火气?
一张公债券怎样凝聚起全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?
2025年4月起,广东大观博物馆×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联合推出【时光印记:50年代经济生活的斑斓画卷】临展,带您穿越时空,触摸那些承载着家国记忆的方寸纸页。
展览主题:时光印记:50年代经济生活的斑斓画卷
展览时间:2025年4月起
展览地点:佛山南海桂城灯湖西路28号 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
展开剩余81%主办单位:广东大观博物馆、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
承办单位:广东省大正文博运营研究管理院
翻开上世纪50年代的扉页,中国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,步入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时期。这是一个新生国家向着更加繁荣、富强的未来迈进的起点。国民经济的恢复,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完成,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等等,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,描绘着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奋斗景象。
本展览以“时光印记:50年代经济生活的斑斓画卷”为主题,旨在通过一系列物证资料,带领观众穿越时空,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,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经济脉搏与生活气息。展览共分为“生产与建设的叙事篇章”“物质与生活的交响变奏”“金融与信用的规划蓝图”三部分,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,从生产建设到物质生活再到金融活动,多方面生动再现了50年代人们的经济生活场景。
小小的证章里,回响着生产建设的历史跫音;泛黄的纸币票证上,依稀可见计划经济初期的民生刻度;方寸之间的国家债券,至今仍在诉说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全民参与的集体记忆。当您凝视着印有“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”字样的纪念章,或驻足于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有奖定期储蓄存单前,时间仿佛回到了当年。
让我们循着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,触摸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初始脉动,感受那个激情与理想交织的年代里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。
第一单元 生产与建设的叙事篇章
走进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,彼时正值国家大规模生产建设的热潮。从农业、手工业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与完成,一系列方针政策引领着新中国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。这一时期农业和钢铁、煤炭、石油等基础工业的迅速发展,其他行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。这一切,共同绘就了新中国生产与建设的壮丽篇章。
第二单元 物质与生活的交响变奏
20世纪50年代,中国人民的消费与衣食住行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起步阶段。在上下齐心、如火如荼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下,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。从各地纷纷举办的物资交流大会,到全国的供销合作社网络;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色票证,到多种工资制度,这些独具特色的时代印记,共同构成了那个年代人们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。
第三单元 金融与信用的规划蓝图
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金融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,我国确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组织体系,并确立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。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的金融活动都围绕国家计划进行,人们的金融活动主要围绕储蓄、贷款等服务展开。此外,为了经济建设,国家还曾发行债券,百姓也纷纷认购,表明了他们对国家信用的认可和信任,这种信任对于国家未来的融资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,走进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展览。当我们端详着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粮票、凝视着公私合营的原始档案、聆听着老票据背后的故事,我们不仅是在回顾过去,更是在感受一种精神的传承。那些在物质匮乏年代依然坚守奋斗的人们,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新中国的经济传奇。
发布于:广东省